沒有艱深的專有名詞、複雜的黑白圖表。信手拈來的是讓您輕鬆理解、饒富啟發的俏皮彩色插畫。

您可以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由16種生命共通的模式貫穿,從生命現象到透視生命的本質,任您融會貫通生物世界的繽紛多樣!

現在,就讓《觀念生物學》以輕巧、愉悅而且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幫您揭開生物學的面紗!

長久以來,對於可能製造生命的分子,以及生命如何演化成今日瑰麗的各樣形式,一般人所知甚少,《觀念生物學》以聰明、愉悅的方式,揭開了這層面紗。
──華森(James D. Watson)DNA結構發現者,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這本書非常傑出!充滿了想像力、創造力、讓人一目了然的圖解,以及幽默的漫畫,《觀念生物學》是治癒生物盲的解藥。它能激發我們了解,所有的生物是如何息息相關,每個生命都有共通的東西。
──穆雷(Joseph E. Murray)199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全套4冊:
《觀念生物學1》、《觀念生物學2》、《《觀念生物學3─循環‧網絡‧複雜》、《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

本套書特色
★ 只要對大自然、生物有興趣,《觀念生物學》是您最好的導覽書籍!
★ 《觀念生物學》內容融會貫通,適合國中,高中,大學學生生物課程!
★ 強調「觀念」及彩色圖解,完全沒有艱澀圖表 !
★ 20.5 cm×20.5cm的正方形開本,全書全彩印刷!
★ 穿插近1/2篇幅精彩圖解及作者自繪的活潑插畫,在圖文閱讀樂趣中,加深對生物的認識!
★ DNA結構發現者,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華森(James D. Watson)推薦

●《觀念生物學(1)》
霍格蘭、竇德生/著,李千毅/譯
20.5cm×20.5cm/平裝/223頁
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細菌,都用著同樣的DNA語言、指揮生命的運作嗎?全世界的甲蟲約有30萬種,儘管它們表面的色澤、花紋、圖樣都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有著頭、胸、腹的基本結構,只是比例不盡相同。細菌、玉米、楓樹、青蛙、蜘蛛、蝙蝠、大象、人類,多麼不一樣的生物啊,但它們的細胞內竟然有共通的「能量貨幣」,真是不可思議呢!

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全部被16種生命共通的模式貫穿,任生物世界再怎樣繽紛多樣,全都在這些共通模式下一視同仁。這就是這套《觀念生物學》要傳達給讀者的核心觀念。《觀念生物學》中隨處可見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新鮮多汁的比喻,搭配上精緻、俏皮的插畫。值得每一位有興趣了解生命如何運作的人珍藏、鑑賞!



●《觀念生物學(2)》
霍格蘭、竇德生/著,李千毅/譯
20.5cm×20.5cm/平裝/243頁
你去過阿羅瑪多娜專賣店嗎?那裡賣的甜甜圈不僅口味眾多,有椰子、楓糖、藍莓、杏仁等,還敘說著DNA如何解碼成蛋白質的故事;讓一屋子的猴子隨意亂敲電腦打字鍵盤,有沒有可能突然出現一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呢?生命究竟有沒有可能偶然發生?

生命是一個又一個的迴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生命從一到多,由簡到繁,一路悠悠走過漫長的40億年。今天的世界充滿物種的多樣性,但演化仍保留著生命起源的蛛絲馬跡,供人們去探索。

現在,請扭轉你的視野,拋開「界、門、綱、目、科、屬、種」的複雜分類,甩掉枯燥難記的構造名詞,帶著《觀念生物學》,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條貫通生命奧祕的大道。


●《觀念生物學(3)-循環‧網絡‧複雜》
霍格蘭、竇德生/著,李千毅/譯
20.5cm×20.5cm/平裝/169頁
《觀念生物學1、2》曾引領我們遍覽了貫穿生物世界的16種模式。

現在,《觀念生物學3、4》要帶您踏入鏡中世界,造訪地球上最微小卻最充滿生命力的隱形居民--微生物。

其實,我們能活在這世界上,都多虧了微生物的幫忙。微生物是推動碳、氮、氧等物質循環的幕後功臣,也是把所有生命連結成複雜網絡所必需的「黏膠」。說它們是地球生物圈的守護神,一點也不為過!這些小傢伙也是所有生物的老祖宗,當今生物的多樣性,都是從它們單細胞的祖先那兒一點一滴演化而來的。

想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生命又是如何從簡單的單細胞演變得如此繽紛複雜嗎?請繼續瞧瞧《觀念生物學3-循環‧網絡‧複雜》吧!


●《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
霍格蘭、竇德生、麥克佛森、尼達姆/著,李千毅/譯
20.5cm×20.5cm/平裝/178頁
在《觀念生物學3》,我們初步揭開了微生物的神祕面紗,《觀念生物學4》將揭露微生物的另一面。

原來,這些隱形的小傢伙不全是善類。有些病菌就是喜歡找碴,給我們帶來各種疾病。這場人菌大戰已打了好幾萬年,隨著科學與醫療的進步,戰況也愈演愈烈。人類好不容易在二十世紀發現了抗生素,取得優勢,但微生物緊接著就發展出抗藥性來對付。究竟我們有沒有辦法戰勝微生物?《觀念生物學4》有獨到的見解。

隨著對微生物愈來愈了解,我們漸漸進入與微生物合夥的新關係,利用它們的技能來解決種種難題,例如治療與預防疾病、餵養愈來愈龐大的人口、清理汙染的環境。然而,在開發利用微生物之際,我們也必須以無比的智慧拿捏好分寸,和這群小東西保持和諧平衡的共生關係。我們怎樣對待微生物,關係著人類與地球的未來。 

資料來源:http://www.best100club.com/bestpublish/default_p.asp?BookNo=40-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張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