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世界與視野 World & Vision
延續天下集團對國際趨勢與全球視野的關注,每期報導最先進教育趨勢與行動,呈現更廣闊的世界觀。

學校與教育 School & Learning
親師生三方溝通平台,深入探討教育領域看似針鋒相對的議題,如「一綱多本」等。每期固定”親師交流道”、”相對論”、”校園新視界”等欄木,強化親師、親子間的深度溝通。

家庭與教養 Family & Parent
針對家長的需要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家庭教養法則。每期固定”教養一點通”、”親密關係”、”學習幫手”等欄目,更貼近親子家庭每日面對的實際需求。

生活 Life
以「友善家庭」價值觀為核心,提供更有品質「家庭與生活」資訊。每期固定有適合親子共享休閒生活建議、家庭健康提案、親子共讀書,全方位促進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親密。








本期封面故事

玩出大能力

為什麼現在愈來愈多孩子喪失學習熱情、無法忍受挫折、缺乏責任感、又無法團隊合作?
答案可能是—他們玩得不夠!

從英國、美國、加拿大到香港,愈來愈多國家將「玩」,當作重要的教育議題。
玩,不再是浪費時間,而是攸關孩子未來能力發展的關鍵。

玩,可以培養出哪些大能力?
要怎麼玩?才好玩?

文∕許芳菊

台北貴子坑,大屯山環抱的一片空地上,十幾棵大樹在涼風中搖曳,彷彿在邀請孩子來到他們的綠蔭下,抱抱樹爺爺、鑽鑽洞穴,爬上樹屋探險……,這裡是台北秀山實驗國小的預定地,未來在這裡上學的孩子,可以透過登山、攀岩、泛舟、游泳、生態探索……,培養團隊合作、獨處、創造、解決問題的能力……。
籌備校長邱武科想要為孩子建立一所充滿體驗、冒險、在玩樂中學習的學校,這個夢想如今雖還在墾荒階段,但重新喚醒「玩」的能力、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卻已逐漸成為各國重視的新趨勢。
在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裡特別為孩子設立了一個「兒童玩具圖書館」,鼓勵父母親帶著孩子一起來玩。玩具圖書館裡提供了一千多種玩具讓孩子借閱,更規劃了幻想區、創作區、智慧區、嬰兒區等不同主題的情境,讓孩子自由玩耍。
館裡只見孩子聚精會神地玩著玩具,歡樂驚喜的笑聲此起彼落,充滿整個兒童玩具圖書館。
推行一胎化的中國大陸,現在也從政府層級開始大力宣導預防孩子缺乏玩伴的危機。不少父母假日特地帶孩子到麥當勞,讓孩子去那裡尋找玩伴。
當亞洲各國還只是小規模地進行著推廣兒童遊戲權(right to play)的同時,歐美各國卻早已將玩,當作國家重要政策在推行。
在英國,政府已透過預算編列,預計在二○二○年之前,興建三千五百個公共遊樂場與三十五座冒險遊樂場提供兒童、青少年使用,以確保孩子有玩的空間。
英國教師聯盟(the 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在全國性研討會中更極力呼籲,要讓學生「learn through play」(透過玩來學習)。這群老師憂心英國的孩子愈來愈早失去想像力,可能是因為英國課程安排所導致。
在美國,自然教育團體正在推動連署「No Child Let Inside」(別把孩子留在室內)的法案,強調戶外探索教育,體驗學習的重要。
在加拿大,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加拿大大部分的父母如今都認為,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比提早學認字、算術等功課更重要。
北歐各國,更處處體貼兒童玩耍的需要,不但社區、學校提供充足的遊樂場,甚至機場裡、餐廳裡都隨處可見特別為兒童設計的遊樂空間。
給孩子玩的空間、玩的時間、好玩的學習課程、重視玩的價值……,當今各國教育的新方向,紛紛重新將「玩」,當作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玩,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重要?不會玩,會發生什麼問題?


**玩的定義
一九九○年聯合國兒童人權憲章,就提出遊戲權是兒童人權的一部分。
玩,不僅為了讓孩子開心,更是孩子在身心發展上,必要的滋養。
教育家蒙特梭利、皮亞傑都曾說過:「玩,就是孩子的工作。」
愛因斯坦也說:「玩,是最高深的研究。」
玩,雖然很難有具體的定義,但從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兒童行為研究者的探討中,可以發現:玩,是一個自我選擇、自我創造、自我引導的過程,它有主動性、有趣、學習發生於無形之中,參與者樂在其中的特質。玩,有助於引發對學習的熱愛、好奇和動機。


* *玩為什麼這麼重要?
中國傳統上有「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觀念,對於「玩」多半採取貶抑、負面的態度,但是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玩」,對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人格發展、知識學習上都有許多正面重要的影響。
二○○七年,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玩得比較足夠的孩子,到了五歲,他們的智力要比對照組的孩子高出許多(105分v.s.85分)。
從一九八○年代以來,許多研究都發現,有較多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比沒有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在問題解決能力上都更優秀。
許多研究顯示,有較多機會玩耍的孩子,在體能表現上更靈活、更健康。
在遊戲中,孩子學習如何整合他們的想法、印象、感覺與經驗,他們在遊戲中創造了屬於他們的世界,並與他人分享。尤其在自我引導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心。


* *未來屬於會玩的人
當全球化競爭壓力逼得許多父母早早將孩子送去學習各種知識才藝時,卻也有許多人發現,被剝奪玩耍時間、空間的孩子,在未來可能失去更多的機會。因為,未來是屬於會玩的人。
在美國被喻為「3D世界」之父的南加大影視學院互動媒體系主任馬克.佩斯(Mark Pesce)在觀察到網路時代來臨,科技與玩具的發展如何影響孩子與世界的互動時,就大膽的宣告:「遊戲世界到來」。在這個世代成長的孩子,必定是從遊戲中學習長大的一代,也將創造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長年從事「游藝學」研究的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張世宗也認為,二十一世紀將是「遊習世紀」(從遊戲中學習的世紀),在遊習世紀裡,最佳的教育,將是Education(教育)加上Entertainment(娛樂)的Eu-tainment(游藝學)。
而且玩,已經成為終身需要具備的能力,例如在北歐等國,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與商品開發,探討如何教銀髮族去玩。當壽命延長,人必須擁有玩的能力,才能去享受人生,必須用玩取代看護醫療。
「所以玩在過去是want,在現在與未來卻是need,」張世宗教授說。
**把握均衡原則,不怕玩過頭
透過玩,孩子提升了創造力、冒險力、主動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人際溝通、抗壓力、語言表達等等能力,這些能力正是面對當前世界最需要的能力(見*頁box)。
但面對課業競爭壓力,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會擔心孩子玩過頭,到底在學業與玩耍之間要如何拿捏?如何才能玩得好又學得好?
張世宗教授提出了很重要的均衡原則。
他認為玩和學是平行的雙軌,互不取代,相輔相成。一個人的學習管道包括:教、玩、習。
教是被動的、習(指習慣)是自動的,玩則是主動的,「要把握教、玩、習三者平衡,才是最好的學習,」張世宗教授說。


**失衡的童年,失衡的未來
台灣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被動的受教,普遍失衡的學習方式,已經出現許多不良症狀。
根據《親子天下》調查:有超過七成的中小學導師覺得學生人際關係嚴重出問題。超過九成的的導師覺得學生學習動機不強。而有超過三成的中小學生不喜歡上學。超過六成的中小學生時間被學校與安親班、補習班填滿。(見*頁「台灣學童玩樂大調查」)
經常帶領中小學生團體活動的師大公領系副教授蔡居澤感慨,我們的小孩上學時間長,放學又去安親班,等他們上了國中、高中,你要帶他們玩,他們還不一定會玩,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被動式的學習。把一個學生放在一個團隊裡,會發現不會玩的孩子放不開、也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更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現在強調主動式的學習,很多企業發現大學畢業的學生不能用,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製造很多不會主動學習的小孩,」蔡居澤憂心地指出。
過去十年每年都帶著小六畢業班登玉山的鍾達誠老師也觀察到,台灣中小學生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經常名列前茅,但上了大學、研究所卻喪失創造力,「這是因為我們孩子的創造力、思考力都在基測中消耗掉、在從小就要學英文的壓力中消耗掉,」鍾老師心有所感的說。
玩的精神、玩的價值、玩的熱情,在這一個太過目標導向、工作導向、功利導向的時代,正是每一個人需要找回的。
「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好玩?」你找到了嗎?你的孩子找到了嗎?

本期目錄

特別企劃 隆.克拉克中學  優秀,就從這裡教出來

封面故事 玩出大能力
  六大行動找回玩樂童年
  台灣學童玩樂狀況大調查-宅小孩世代來臨
(國際趨勢篇) 專訪美國兒童發展大師大衛艾肯    會玩才懂愛
(國際趨勢篇) 香港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把遊戲帶給每一個孩子(單起)
(學校篇) 如何讓學生在玩中學?
  南投縣長福國小廖婉雯 從生活中編織有趣教材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走!到森林裡上課
  新竹市竹光國中 打造陽光校園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實小鍾達誠 玩出老師新價值
  台中縣光正國中老師陳美伶 讓數學好好玩
  打造更友善的校園遊樂空間
(家庭篇主文) 友誼始於家庭 幫孩子找玩伴
(家庭篇CASE) 荒野炫蜂團  刻意安排的荒野經驗
  呂銘修一家人-有玩有伴孩子就有力量
  吳孟樺   當我們同在Playgroup
  你想組playgroup嗎?
  沒人要跟我玩怎麼辦?(單起)
  什麼才是好玩具?
(人物篇) Discovery主持人Janet    MIT畢業的大玩家
 世界&視野版塊opening
親師特派員 芬蘭孩子上才藝課嗎?
國際報導 國際閱讀協會年會現場報導 二十一世紀所需的素養
人物 蔡恩全
  曾晴爸爸
  學習與教育版塊opening
教改2.0 你所不知道的教育部長鄭瑞城
我的學校樣樣好 西寶國小-高山上的森林小學
學習小幫手 拯救開學焦慮1 暑假作業救急6招
  拯救開學焦慮2手工小書輕鬆做
校園新視界 老蘇老師-部落格讓教學更豐富(單起)
人物 逆轉勝的阿甘大冒險  拒絕聯考小子的美國教師路
  家庭與教養版塊opening
親密關係 孫效智與楊玉欣   愛使我們能在鋼索上擁舞
  夫妻教養不同調,怎麼辦?
談出品格力 跟孩子談同理心(單起)
教養一點通 孩子理財的第一堂課--零用錢怎麼給
家有青少年 陪他度過13歲的學習挑戰
童嘉專欄 嘉子媽媽時間
  生活版塊單頁OPENING
親子319 離塵不離城  博物館親子遊
  國立故宮博物院兒童學藝中心    進入大故宮前先來小故宮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SOS劇場   實現當太空人遨遊星際的夢想
  另類體驗篇之一 珍珠社區博物館  鐵馬追風貼近綠色原鄉
  另類體驗篇之二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走進偶戲世界體驗人生
  另類體驗篇之三遠雄海洋公園與海豚一同做夢
  另類體驗篇之四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傳承餅食文化 戀戀台灣情
簡單家庭料理 吳恩文的家庭廚房-夏日清爽蒸料理
科技新家庭 數位相框採購Dos &Don’ts
歡樂點子簿 收納達人祕技傳授  和孩子一起玩創意收納
我有話要說 謝浩群  我喜歡刺青  我不是壞小孩
悅讀 非文學類好書推薦  探索知識天地
  深耕科普第一人    邱承宗   與昆蟲共舞  (單起)
  用毛毛蟲大便畫畫的動物博士  張東君顛覆動物故事
  發行人的話
  編者的話
簡報 新鮮事
  活動快報
  親子天下.com
專欄 周美青專欄 去看藝展吧
  洪蘭專欄 教養孩子是藝術
  黃迺毓專欄  經營婚姻像開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張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