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

作者:羅根.沃德 原文作者:Logan Ward 譯者:汪芸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 2009年05月27日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3264811 裝訂: 平裝

一對紐約的文人夫妻,決定移民到沒有3C的1900年,過著返璞歸真的日子。這決定,為他們帶來了危機四伏,卻也充滿歡樂與溫馨回憶的一年……

  走遍全世界的旅遊作家羅根.沃德,厭倦了半夜還要接手機、回email、通msn,也害怕兒子在城市長大,只認得漢堡不認得牛。於是他和妻子希瑟決定「回到過去」,搬家到維吉尼亞州鄉間去過1900年的農村生活。沒有電視電話、沒有電腦,也沒有汽車,他們得自己種田養牲口,而且只能用一百年前的工具。

  在這個錯逆的時空之中,沃德夫婦找回了生命中恆常不變的價值,並在親友們的懷疑轉變為支持後,建立起一個超越科技與時空的美好社群。 

作者簡介

羅根.沃德(Logan Ward)

  為美國著名的旅遊作家,曾為多份雜誌撰稿,包括《國家地理探險》(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男人月刊》(Men’s Journal)、《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南方口音》(Southern Accents)與《鄉村木屋生活》(Cottage Living)。他跟妻子希瑟和兩名子女魯德和伊莉亞特住在維吉尼亞州的謝南多谷地區。

  作者網站:www.loganward.com/

譯者簡介

汪芸

  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士,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社會所碩士。曾任空中大學講師、《中國時報》資料中心編譯、《中時晚報》廣場版記者及國際新聞組編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副主編,現在專職翻譯工作。著有《你》(小說)、《世界上第一條眼鏡蛇》(童書);譯有《嬉皮與喇嘛的孩子》、《餘燼》、《再給我一天》、《天殺的熱帶日子》、《我可以不是艾蓮妮》、《與幸福有約》、《蘿西與蘋果酒》、《鐵器時代》、《鬱林湖失蹤紀事》、《生死之歌》、《在煙囪農莊上的日子》、《萊特屋謎案》及《神奇樹屋》書系等數十種書。

名人推薦

你還想住在百年前嗎?
◎韓良露(作家、南村落總監)

  居住在紐約,替《國家地理探險雜誌》到全世界撰寫報導文章的羅根.沃德,在西元二千年時,因工作壓力太大而產生的身心焦慮,使他動念要實踐一個「住到百年前的探險行動」;他買下了一座保持十九世紀狀態的農莊,帶著妻子和兒子,過起點油燈、打井水、駕馬車、養羊養雞、種菜、沒電話、沒電腦、沒手機、沒電視、沒冰箱的日子。」在過了實驗性的一年生活之後,這位從前是觀察別人探險的人,寫下了觀察自己探險的生活札記:《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

  老實說,在看著整本書,及看完書後的此時,我都覺得這本書是很不容易推薦的,為什麼?因為作者執意退回百年前,但他寫出的生活中卻不全是歌頌田園的牧歌,他寫的百年前的農莊生活中有許多不堪,讓讀者隨時為他們捏把冷汗,當然,書中也有一些閃爍著自然美好生活的片段,卻是在付出龐大的代價之後才得到。

  這本書絕不是一廂情願讚嘆回歸自然生活,而是如實地觀察比較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差異,所謂的good old days(美好的過去)實現起來究竟如何。

  今日的城市文明當然已走到了死角,空氣、水、噪音的污染,交通、生活節奏的緊張,但面對城市的問題,退回百年前真是一條路嗎?

  其實一百年只是一種衡量的方式,人類文明巨大的改變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離今天不過七十來年,小時候我常聽如今八十五歲的父親回憶他幼年時在江蘇鄉下的生活,和這本《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的生活也頗為相似,但我父親也提到當時他到上海過的生活就和鄉下有很大的不同,的確,一百年前的倫敦、巴黎、布達佩斯、上海等國際大城市,早已過著有相當文明便利的生活了。

  這本書的價值,不是懷舊,不是烏托邦的自然之夢,而是表達了如今不少人對城市文明焦慮的反省,用行動去反思生活,讓我們看到手工農作的美好與限制,作者在一年自然生活之後,結束了實驗,賣掉了農莊,但他們也不想回到大城市,他們選擇了中庸之道,過起二十一世紀的小鎮生活,如今小鎮生活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美國夢了。

  閱讀《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不是要我們興起如何效法之的浪漫情愫,而是啟發我們如何避免便利文明造成的綑綁,如果你可以不依賴手機、電話、電腦、電視、汽車、微波爐、便利商店等之事物,你又懂得欣賞星光、田野、自然農法、手工食物及慢活人生;那麼,你還想住在百年前嗎?

一班開往鄉村的時光列車
◎賴青松(穀東農夫)

  一百年前距離你有多遙遠?至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不曾考慮這樣的問題。但很慶幸的,在自己的生命中,卻曾經真實經歷這般精采的旅程。

  十一歲那年的冬天,因為家庭經濟的變故,被迫從新竹舉家遷回阿爸台中庄腳的老家,多年後回想起來,才發現那是趟時光旅行的起點。一個在街上成長的瘦弱男孩,忽然間回到種稻、養豬為生的阿公家,開始學著拿鋤頭、挑水肥、摸河蜆、燒柴火、牽水牛……雖然不是百年前的台灣生活,但個人的生活史至少倒轉三十年,回到父親成長的童年時代。

  在那個凡事必須勉力親為的時代裡,沃德曾經失手用斧頭砍傷小腿,自己不禁低頭俯視多年前腳趾為鋤頭誤傷的疤痕;而他跟母馬貝兒所培養出來的感情,也讓自己回想起阿公那頭溫馴篤耕的老母牛。我想,沃德是位真摯而誠實的作者,他在書中清楚訴說為了這個決定,妻子、母親跟許多身邊的友人,所經歷的種種複雜的心情點滴,畢竟,這絕非一趟輕鬆而容易遺忘的旅行。

  我也喜歡沃德的友人約翰.佛斯特在書中的話語:「那些不在乎過去的人會失去方向……他們對土地或對他們自己,都不會關心與敬重。」約翰身為一個在華府市郊長大的嬰兒潮世代,最後卻選擇繼承祖父養牛的牧場,他的身影也讓我想起在歸農這條道路上,曾經結識的許多有志一同的好友。

  離開你所熟悉的城市,搭上一班開往鄉間的列車,你還能夠在台灣的許多角落,找到早已為人們所遺忘的五十年、一百年前的生活,那兒的人們還能從燕子的數量,或是花兒開放的時間,知悉上天對這一冬農作的允諾。他們仍說著古老的語言,踏著古老的步伐,他們是否錯過這個世界已非重點,現在重要的是,如果這個世界錯過了他們,總有一天我們會深深懊悔,尋不回那條心靈的歸鄉路。

◎凌拂(作家、環境關懷者)

  今年春天我在陽台用盆土種了四株四季豆,一棵番茄,一棵小黃瓜和高麗菜。四季豆採過一次,番茄正在成熟,小黃瓜也算配合,胖胖地垂著一條。陽台上的栽植天地,其實吃的意味不大,閣樓生活情調,盎然欣悅,端在趣味而已。

  想我離開山上那年,正值韋伯颱風肆虐,掃過大地瘡夷滿目,摧心得很。而今,離開山中的日子已經超過十年,重返山居的心隨著時間日益強烈,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亦正好在作著我的山野大夢。

  不過作者不僅只是回到山野,他切掉電源,斷了3C,重循一百年前的生活,作者的心質,可不僅只是淺薄的浪漫或一時的勇氣。許多事是相對的,從文明的角度看,現代科技一日千里,我們得到種種便捷,但是,對多數人而言,這個不可逆返的世界,科技也讓人半殘。一如我的嚮往山林,其實仍被現代文明豢養。

  作者回返一百年前的生活,相對的世界,究竟的心,我深心以為,他找回的是生命來自原初的那個無自性的本然真心。這點多麼值得我向作者禮敬。

◎李鼎(導演、作家)
夢想跟樹很像,是澆冷水長大的!

  《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這本書,不斷地「澆我冷水」!

  它有個跟我幾乎一樣的夢想,卻在書中寫滿一切「怎麼這都給你碰到」的荒謬與冒險,這不斷的冷水,根本就是酷夏中,迎頭而來的,爽快!

◎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鮮血、雷電與美國誌》作者

  每個人都夢想要拋棄數位時代,反璞歸真過生活。作者卻真的這麼做了。他在這一年中得到深刻的體驗,有時則是爆笑的經歷。作者以精細的觀察,寫出一本既深思又愉悅的著作──應該慢慢閱讀,如果可能,在燭光下讀它,讓你的腦子停下來,讓你的心安頓平息。

◎狄恩.金(Dean King),《荒漠骸骨》作者

  作者回歸自然的真實經歷讓讀者忍不住捧腹大笑。隨著作者擦破手指的關節、坐在戶外廁所的馬桶時,讀者也會感覺屁股一陣冰冷。你的心會跟著他一起疼痛,你的耳朵會跟著他一起聽到雨點打出的顫音。這本書融合了自然文學作家梭羅、旅遊作家布萊森(Bryson)與《山居歲月》作者梅爾(Mayle)的優點。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6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張犁國中 的頭像
    四張犁國中

    99年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台中市立四張犁國中

    四張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