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帕帕斯
/ 著
張遠南 / 譯
張昶 / 譯
ISBN:9577764576
單色印刷 平裝 272頁
出版者:世茂
出版日期:2003-1-23
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展現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面貌,幫助讀者意識到數學和這世界不可分的關係。數學的樂趣如同第一次發現某事某物的經驗,一如孩童般驚奇之感。一但有所體會,就永遠不會忘記--就像第一次看萬花筒的喜悅,或是突然看見了那些原本一直被視而不見的事物。本書的編排方式,讓讀者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開始讀起。每個章節不論長短,基本上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當你充分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就會產生對它的欣賞,也會更願意進一步去學習它。自書中『哈雷彗星』一篇摘錄天體的軌道是這樣一種觀念:它應能很容易用方程或它們的曲線加以描述。研究曲線圖有時能夠揭示軌道的循環和週期。這裡提到的哈雷彗星,便是一例。直至16世紀,彗星還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天文現象。它似乎並不遵從太陽系的哥白尼和克卜勒定律。西元1704年,E‧哈雷對各種彗星的軌道進行了頗有成效的研究。在廣泛的資料中,有不少是關於1682年的彗星的。他注意到該彗星的軌道與1607、1531、1456等年份的彗星穿過天空的同樣區域。由此他得出結論,它們應是同一個彗星,它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週期約75至76年。他成功地預測該彗星應於1758年回歸。它就是後來變得非常著名的哈雷彗星。新近的研究表明,在西元前240年,中國人就已記錄到了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出現,其漸漸淡去的彗尾奇觀,就像最近1985─1986年這一次出現的那樣明顯。 人們確信,彗星最初是從一些冰體小行星而來。這些冰體小行星繞著太陽,在差不多距太陽1至2光年的球面上運轉。這些小行星是冰塊和部分矽酸鹽物質微粒的摻合物。在太陽的邊緣,處於冰凍的低溫,這些小行星繞著太陽以每分鐘3英里的速度,用30,000,000年的時間繞太陽旋轉一周。由於過往其它天體引力的偶然性干擾,使它逐漸落向太陽,並因此改變其圓形的軌道為橢圓形。自從它開始進入太陽的橢圓形軌道,其部分冰塊便開始氣化,這就形成了彗尾,它永遠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因為這種尾巴是受到太陽風吹拂的緣故。彗尾是氣體和少量微粒的摻合物,它受太陽的照射而發光。彗星在繼續運行中如果沒有受到木星和土星引力的影響,它將不會改變繞太陽的橢圓形軌道。每一個軌道都帶給彗星一次靠近太陽的機會,這時冰融化得更多,從而造成了彗星大小的擴展。彗尾使得彗星的尺寸顯得更大(一個典型的彗星直徑約10公里)。在彗星的尾部也漂游著一些隕石,它們最初是嵌在彗星的冰條裡的。隕石是彗星分化後在軌道上的殘留物。而當它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巧合時,便造成了流星雨。
作者
T‧帕帕斯
身為數學教師和顧問的T‧帕帕斯,於1966年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文學士學位,並於1976年獲得史丹佛大學的文學碩士。她致力於使數學非神祕化,並幫助人們排除認為數學高不可攀而害怕與之接近的畏懼心理。著有《原來數學這麼有趣》、《數學還是這麼有趣》(以上皆由世茂出版)等。
資料來源:http://www.coolbooks.com.tw/books_product.asp?bookNo=009310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