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作者:班‧麥可森/著,Bo2/繪
- 原文作者:Ben Mikaeslen
- 譯者:李畹琪
- 出版社:台灣東方
- 出版日期: 2004年06月30日
-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575707680
- 裝訂: 平裝
★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青少年讀物
★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
★好書大家讀活動年度最佳翻譯小說
★中國時報開卷啟蒙假期推薦書
柯爾從小在暴力下生長,因此自己也充滿暴力,屢屢被送到警察單位管訓。一次他將同學彼得毆打成傷,社區的人採納原住民千年前設計的「環行正義」,把他流放到荒島一年,讓他有機會透過愛、原諒、療傷的試煉,來替代牢役的拘禁。
起初柯爾很不甘心,放火燒了別人為他準備的住所和物資,試圖逃離孤島,又因去招惹一隻靈熊而受到攻擊,險些喪命。他躺在樹下,以地面的苔蘚、小蟲等摻和著雨水,一起果腹。這次瀕臨死亡的野外求生,讓他看到小動物如何和自然搏鬥,爭取生存的機會,也感受到自己只是大生物圈的一部分。療好傷,他以一個全新的心情繼續流放生活。他有了新的體悟,也能幫助彼得找回生活的勇氣。
書評
流放一年\劉克襄
柯爾.馬修斯是個不良少年,從小生長於不健全的家庭。母親經常光鮮亮麗的打扮自己,卻毫不在乎兒子的生活管教。父親則是個頑固、暴躁的酒鬼,經常痛揍他。相對的,馬修斯也到處惹事生非,屢屢被送到警察單位管訓。
一次他將同學彼得毆打成重傷,社區的人終於無法原諒他的惡行,決定施以更嚴厲的處分。所幸,一位假釋官葛維,提出了原住民族千年前設計的「環行正義」,希望社區相關人士應允,讓馬修斯有機會透過愛、原諒、療傷的試煉,來替代牢役的拘禁。
「環行正義」不是懲罰,也不只是針對柯爾一個人,而是讓每個相關的人,包括柯爾的家人,受害的彼得家屬和律師等等一起參與。每個人都是療傷過程的一部分,都得學習卸下自己的憤怒原諒別人;只是療傷的程序遠比一般的懲罰要困難得多。
整篇故事最精采的部分,無疑在假釋官葛維和印第安長者艾德溫,按著「環行正義」的方法,駕船帶著柯爾,前往一座北方的孤島。柯爾得在那兒待一整年。
然而,葛維和艾德溫離去後,落單的柯爾很不甘心,放火燒了艾德溫建造的住所和準備的物資,試圖逃離孤島。但荒涼而偏遠的孤島如何逃離呢?柯爾想游泳,卻受阻於漲潮;隨即,又遭受一隻神祕的靈熊猛烈攻擊,右手臂近乎殘廢,腿也不能走。
他只能躺在樹下,以地面的苔蘚、小蟲等摻和著雨水,一起果腹,維持奄奄一息的生命。這次瀕臨死亡的野外求生,也讓他看到小動物如何和自然搏鬥,爭取生存的機會。他也感受到,自己不是那裡唯一的生物,而是更大生物圈的一部分。接著,靈熊再度到來,但他並未再受到傷害,反而經由靈熊的眼神和一舉一動,有了深刻的啟發。他瞭解到生命的可貴,世界是美麗的。
隔一天,葛維二人回來小島探視,將他帶回文明世界去醫療。此時,馬修斯隱然對個人憤怒的情緒有所體悟,但尚無法清楚而具體的意識,也不知如何尋求更大的實踐可能。社區居民也依舊敵視他,根本未感受到他的改變。其實,靈熊的遭遇已經深埋在柯爾的心裡,成為一個重要的印記。在逐漸恢復體力時,他轉而期待再回孤島,重見靈熊,完成一年的流放。
不久,再度舉行「環行正義」會議。社區人士覺得,從柯爾焚燒住所和物質的行徑證明:這是個失敗的規劃。柯爾顯然並未從流放裡尋找到改變的可能。但葛維再度遊說,讓眾人知道,柯爾或許沒有因這兩三天的短短流放,改變自己,但至少已經找到了改變的方向。於是,葛維和艾德溫二人再度護送柯爾,回到孤島。
這回柯爾得親自蓋一間木屋,準備定居一年。在葛維和艾德溫的教導、啟發下,他也學習憤怒之舞,同時接受印第安人搬運祖先石和浸泡冷水塘的儀式。透過諸種嚴苛的野地試驗,從釋放、折磨、吶喊等等情緒的解放中,他逐漸從這極地的錘煉,更清楚看清自己的過去,以及未來的可能。他也懂得寬恕,諒解了父母親的疏於照顧。
更重要的是,他也再度遇見靈熊。確定靈熊不是可怕的、準備傷害他的野生動物,而是善良的、帶來各種生命啟發的老師。柯爾經由靈熊,更加肯定新生活的方向。
又過一陣,在他的提議下,受過他傷害,情緒始終不穩定的彼得,也來到小島。他像隻受傷的小鹿,在驚嚇中慢慢被撫慰,接受了馬修斯的友誼,也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環行正義」會議帶來何種省思,又能提供何種價值思考,無疑是本篇小說的主軸。「環行正義」所提供的細膩對話程序,也富有深刻的教育啟蒙。但讀者或許會想,台灣無孤島的環境,又如何以它山之石,實踐環行正義的精神?
其實,這個儀式主要的重點,在於透過它來釐清柯爾的成長背景與摸索的內容。更重要的,或許是遭遇靈熊的過程,在自然中,從不同事物的挑戰和變遷裡,體會生命的價值。靈熊無疑是個指標,牠代表著自然的嚴酷、無情,同時也展露了自然的美麗與和諧,以及土地倫理的精神。
柯爾的案例讓我想起布農族。在布農族的日常生活,也有許多愛情、出草和狩獵的嚴格禁忌,規範部落的青少年。譬如,同一部落的青年男女,不能隨便談戀愛。眾人出草時,不能獨自溜回。鳥占不祥時,不能隨便外出狩獵。假如有人違反了這些規定,輕微者,會在眾人面前受到杖罰;嚴重者,要被逐出部落,在外流浪一年,隔年打耳祭才能回來。多數青年都很害怕這種刑罰,因為在野外要獨自生存十分困難。運氣好的人,或許會被其他部落接受,但多數被趕出後,都無法安然返回。
這種處分,還有更進一步的說法。被驅逐者,他的身體彷彿被附了惡靈,是一種不祥的象徵,多數人必須遠離他。他勢必成為一個孤單的人,直到悔改。總之,一個人唯有遵守社會的規範,誠實的面對自己,才能回到部落,融入族群。柯爾的成長也是如此。他是各種不良少年的放大版本。透過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他的成長,經由自然的開放洗禮,一條寬大而可能的活路,在那兒明亮的敞開。文化不同,教育的方式多少會有差異,但布農族的流放一年,想必也是期待達到相似的教育功能吧。
資料來源:http://www.1945.com.tw/product.php?name=遇見靈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