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一九五七年生於台中縣烏日鄉九張犁土角厝的老家。初始取名劉資愧,因父親信奉社會主義,鄙夷資本主義之故。二歲時改為今名。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台灣日報副刊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
著有詩、小說、散文、自然志論述、兒童文學繪本等三十餘部,代表作有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散文(自然旅情)、(隨鳥走天涯);詩集(河下游)、(漂鳥的故鄉)、(小鼬鼠的看法);報導(台灣舊路踏查記);自然教育(山黃麻家書)、(綠色童年);論述(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等。
曾獲吳三連獎報導文學獎、時報文學敘事詩推薦獎、台灣詩獎、自然保育獎、小太陽獎等。
劉克襄,綽號「鳥人」。 生於1957年1月8日,台中縣人。 詩人、小說家及自然觀察者
本校圖書室現有劉克襄先生著作:(按下書名可聯結圖書系統查詢相關資料)
1 | 題名/作者 北臺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劉克襄著 |
一般圖書/673.26/7240/2005 玉山社 | |
2 | 題名/作者 永遠的信天翁:劉克襄動物故事/劉克襄作.圖 |
一般圖書/857.7/7240/2008 遠流 | |
3 | 題名/作者 風鳥皮諾查:劉克襄動物故事/劉克襄著 |
一般圖書/857.7/7240/2007 遠流 | |
4 | 題名/作者 野狗之丘:劉克襄動物故事/劉克襄著 |
一般圖書/437.66/7240/2007 遠流 |
劉克襄先生部落格:人間,一顆星球http://122.147.50.101/aves/
劉克襄的大自然書房
記者陳宛茜/專訪 原載於 2003/10/20《聯合報》A12版 文化
「這隻斑鳩受傷了。」正在接受採訪的劉克襄,突然掏出望遠鏡對著天空。劉克襄在陽台上布置了一個小花園,坐在這裡,只見他一下子摸摸盆栽的葉子,一下子凝神觀看空中飛鳥,忙得不得了。
劉克襄寫詩、寫散文,也當了多年的副刊編輯,書房裡卻幾乎找不到文學書籍,盡是些生態、地質、史料類的書。和一般作家截然不同,劉克襄的閱讀經驗中,幾乎沒受過文學大師的影響。「我在自己的世界裡打轉」,因此劉克襄作品中每個字、每個意象,都是「自己長出來的」。
說著說著,他突然想起一張植物素描還沒完成,又跑下樓坐在書桌前,認真地拿起鉛筆來細細描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報社下午才開工,等到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早上的光陰便全是他自己的。劉克襄一下子澆澆花,一下子發呆看天空,想寫稿時打開電腦,沒了靈感,就再換一個書桌畫畫。「我從小就是個野孩子。」他說。
劉克襄真正的書房應該是大自然。每個星期天,他固定帶兩個兒子到野外踏青。「我書裡所介紹的每條路線、步道,他們都走過了。」提起兩個念國中的孩子,劉克襄一臉驕傲。時下父母流行讓孩子學音樂、學畫畫,他卻打從孩子嬰兒時期,「一個背著,一個牽著」,把他們送進大自然的教室。
描繪大自然,劉克襄能寫能畫,兩個孩子的「功力」又如何呢?「我不知道!」劉克襄的答案教人意外。原來他的「野外教學」既不拉著孩子講解植物,也不規定孩子回家要繳交心得報告,是完全開放、不驗收成果的。而兩個孩子一到野外就「自己玩自己的」,還真有老爸的遺傳。劉克襄說,雖然他很希望孩子也能繼承生態寫作的衣缽,但一切還得「順其自然」。
回到劉克襄寫作的書房,他的書桌前便是孩子的「遊戲間」,地板上堆著棒球手套、玩具,還有一個裝備齊全的露營背包。「離開孩子三、四天,我就不行了!」很難想像,一個野外探險家竟是戀家的「袋鼠爸爸」。「再過幾年,孩子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跟父親親近了。」劉克襄談起孩子的成長,語氣頗為不捨。他說,和孩子在大自然書房相處的時刻,將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光。
資料來源:http://122.147.50.101/aves/
http://www.jfps.tpc.edu.tw/~hoa5/people/p031022a.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