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瓦河谷,今天國王不在

作者:張耀主編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 2008年01月15日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5227401 裝訂: 平裝
羅瓦河谷是法國文藝復興搖籃地,傳奇國王和情人的宮堡之谷:香波堡、布羅瓦堡、安珀茲堡、雪儂瑟堡……三千古堡隱沒在河岸森林中。

  會玩的玩家,專找冬天來。選一家古堡旅館搬進去,翹著腳在過去公爵的沙龍裡看書、打牌,身旁壁爐裡的松木燒得劈啪作響。

  晚上在雕花屋頂下的餐廳裡喝紅酒,品嚐星級廚師從森林裡弄來的野味,然後點一根雪茄,靠在路易十五的沙發椅上,聽某個美麗的女客人在沙龍裡談蕭邦。

  本書以「國王之城」布羅瓦為起點,途經童話風格的香波堡、有「壁畫長廊」美譽的瓦洪堡、充滿女人傳說的雪儂瑟堡……一路展開羅瓦河谷的城堡地圖,為你敘述文藝復興年代法國王室在這翡翠綠谷裡營造的奢侈浪漫,以及小說般的愛恨情仇。




§內文

 Part 1 悠悠帝王河谷
羅瓦河(Loire),流貫巴黎盆地和法國西部,匯入大西洋。
在歷史上這片林木茂盛的廣闊河谷曾經是十多代法國王室的居住地,遍布宮殿古堡。
羅瓦河是法國文藝復興的搖籃,香波堡、布羅瓦堡、安珀茲堡、雪儂瑟堡……法國古堡建築群的奇蹟如今依然坐落在那些參天大樹圍繞的花園河畔。
法國近代的雕刻和繪畫也都濫觴於這條源遠流長的羅瓦河。
羅瓦河(Loire),發源於法國中央山地,由南向北流貫巴黎盆地和西部地區,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
今天的羅瓦河因為淤塞已經不再是法國的重要水道,但以歷史古堡群和葡萄美酒著名。

一、悠久的史前文明與壯闊的自然圖景 

在羅瓦河谷,幾千年的時光像微風拂過綠野、森林,刷刷地就過去了。
凱爾特人(Celtes)來過,又走了,三千年前的古村落遺址和用具遺落在這兒的綠水青山之間,默默訴說著過往。
接著浩浩蕩蕩壓來凱撒大帝(Cesar,西元前101─西元前44年),羅馬大軍一把火燒了Cenabum城(百年戰爭這裡讓世界銘記著少女貞德的名字,那時這城叫奧爾良,當然是後話了)。在西元初年,今日圖爾(Tours)的土地上,一座羅馬城市Caesarodunum初露端倪,宏偉的水道、渠拱架起,這片豐饒的谷地從此開始為羅馬帝國的廣大疆域錦上添花。
盛極必衰。強盛太久的帝國終究無法抗拒歷史的規則,在西元五世紀顯露頹勢。西羅馬帝國大勢已去,日爾曼各部族群雄割據,歐洲大陸迎來中古時代著名的「民族大遷移」,號角吹起,大地翻騰起滾滾煙塵,中北歐各大游牧民族向南方移動,而當地的老百姓為求太平又遷往其他地方。全歐洲的部族打亂原先格局,混合重組,勢力布局大大改變。
歐洲的這場「民族大遷移」,在一兩百年後塵埃落定,天下幾分,法蘭克人的首領查理大帝(Charlemagne, 742-814)橫掃西歐,將富饒的羅瓦河谷地區納入他的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Dynastie des Carolingiens, 751-987)版圖,該王朝的西支成為法蘭西的前身,東支演變為後來的德國。從那時起羅瓦河谷沒再脫離過法國的疆土,徹底地走上法蘭西化的道路,按照法語的說法,就是a la francaise。 

回首史前文明在羅瓦河谷落地開花之時,這裡想必曾是遠避大西洋冰冷蝕骨的風浪,安寧自守的一方溫暖天地,羅瓦河谷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數百里河谷一直是多方必爭之地以及後來法蘭西王室的勢力基礎。 

羅瓦河(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也是歐洲大陸上最後留下的保持原始彎曲河道,水域壯闊的天然河流。
從它在中央山脈的東南麓Mont Gerbier-de-Jonc發源地起,蜿蜒向西,穿過幾百公里的平原和低丘陵地帶,它分汊眾多的河道網絡、許多島嶼和濕潤的河間地帶,帶來充足的水分和溫和的氣候,在廣闊的法蘭西中西部留下了大片茂密的森林,河岸濕灘,以及無際的肥沃土地,最後匯合了很多的河流,洶湧壯觀地匯入大西洋。 

雖然,在中世紀曾多次對羅瓦河進行局部治理,修過一些防洪堤岸,在兩岸和支流沿線造了不少城鎮、宮殿和村落,有相當數量的居民。令人驚訝的是主要河道和眾多分汊、沙灘、濕地,以及岸上的森林還基本保持自然狀態,在全歐洲獨一無二。
因為自然條件和水運便利,羅瓦河沿岸的文明來歷古遠,一直是多方爭奪勢力的要地。在歷史上有名的「羅瓦河谷」,這個人文色彩濃厚的概念,一般指的是此河中、西段古城鎮集中,國王和貴族城堡密布的近兩百公里河谷地區。 

從它的東北端奧爾良城(Orlans)往西,到從前獨立的安茹(Anjou)首府安日(Angers),中間經過「國王之城」布羅瓦(Blois)、安珀茲(Amboise),以及曾做過首都的圖爾(Tours,Touraine地區的首府)。將羅瓦河谷由東向西分成四大段,在歷史上也曾是四個中心,早期曾屬於互相不合的幾個大貴族領主。 

所以,從八、九世紀開始,在河谷沿岸就有一些貴族建造了守衛領地的城堡,全是木結構的簡單建築,後來都毀壞消失了。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575227401-2.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張犁國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